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没有固定日期是哪个
咱们中国人非常喜欢过节,现在也有很多传统节日保留下来,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等等。但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节日有些特别。首先,它可能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里面,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其次,这个节日曾经非常有名,可以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相提并论,但是近代以来却迅速衰落了。这个节日的名字,就叫做花朝节。
那么,花朝节到底是什么呢?花朝节,也叫花神节,或者叫百花生日,这是一个以花为名,体现人们花神信仰的节日。在古人的观念里面,花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轮回,是象征着人与万物的生老病死的。相应的,神格化的花神,也就主管着人们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农作物的收成好坏了。这也是花朝节产生的心理动机。关于花神的形象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花神名叫女夷,早期说法是“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淮南子》)。之后逐渐加入道教因素,被附会为西晋女道士魏夫人的弟子,如明代的《月令广义》:“女夷,主春夏和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此外,还有佛教的名为迦叶的男性花神、十二月各有花神等几种说法。
那么,花朝节到底在哪一天过呢?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正式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应该是隋唐时期。唐朝的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并列为三个“月半节”之一。民间常将花朝节与中秋节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说。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也是指花朝节。所以说,二月十五日,这应该是官方确定的花朝节的正日子。现在咱们《辞海》、《词源》这些书里,用的也还是这个说法。
但是,既然是民俗,那很多时候什么时候过,怎么过这些,就不完全由官方说了算了。所以,花朝节发展到后来,南北各地的日期就有了挺大的区别。比如浙江、东北的一些地方,是二月十五过花朝节;北京、江苏一些地方在二月十二;南方的广西甚至有二月二就开始过的。同样一个节日,为什么日子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想这主要是跟气候有关系。花朝节毕竟是以花为名的节日,赏花肯定也是重要的节俗活动。各地气候不同,花期早晚有异,过节的日子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一般来说,南方比北方要早几天过花朝节。另外一点就是,可能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有关系,比如山西一些地方二月二过花朝节,这可能与当地节俗形成的时候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有关。
花朝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踏春、赏花、赏红、花神祭祀、美食等。作为传统“大吃货国”的重要节日,花朝节自然也少不了美食助阵。当然,既然以花为名,那这节日的美食,自然也是以花为主了。佳节自然要有佳酿,百花节自然也要喝百花酒。这种酒用百花、百果酿成,口感甘甜,正所谓“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除了百花酒,在花朝节这天,人们还要吃百花糕,喝百花粥。百花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起源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花朝日组织君臣游园大会,让宫女们采集百花,蒸作糕点,赏赐给群臣。至于百花粥,自然也是用各类花、果熬制的粥品了。古典范儿的百花糕此外,花朝节这天,民间还有挑菜的习俗。所谓挑菜,就是在野外踏青的同时,挖些可以食用的野花野菜回去,一边饮酒一边作为饮食的点缀。所以花朝节在民间也有“挑菜节”的叫法。
花朝节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民间节日,体现了民间的花神信仰、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可为何从清末开始就逐渐衰退,以致不见了呢?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花朝节的日子不固定。诚然,咱们前面说过,花朝节日期的多样与气候有关。但对比一下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对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来说,有一个统一的日期无疑是更方便人们记住的。其次就是,相比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花朝节或许少了一些更具标示性的节日象征。相比于元宵、粽子,花糕、花酒就少了些辨识度。最后,可能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过花朝节更重要的还是祈祷丰收。这种需求在今天已经比较单薄了。不过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些地方又开始重新举办花朝节。比如苏州虎丘的花神庙庙会,武汉旧街的庙会等等。武汉旧街花朝节航拍虽然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感受已经不那么强烈,但花朝节蕴含的对美好的追求,对自然地亲近这些节日要素,还是应该很好的继承和保存下来的。钢筋水泥森林的一缕花香,不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所需要的吗?
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是没有固定日期的
这个没有固定日期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日是由“清明”这一节气发展而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一说是经常会被提起的。节气是上古时期的古人根据气候变化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时间体系,该体系中共包含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排在第五位的节气便就是清明。因为节气与太阳运转息息相关,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清明节本就是源自于清明这个节气,所以这个节日自然也是“继承”了节气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清明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古人判断清明节气是否到来的标准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是否指向“乙”这个方位。一旦斗柄对准这个方位,那便意味着清明节气以及清明节的到来。现在确定清明节气的办法则是当太阳处于黄经15度位置的时候便就是清明。
清明节这个节日形成之初其实主要就只是为了扫墓,祭拜先祖,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又慢慢将寒食节以及上巳节这两个节日的某些风俗给融入了自身。这个变化主要发生于宋元时期,待清明节融合了其他两个节日的风俗之后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这也是现如今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而寒食节与上巳节则逐渐被淡忘的原因所在。
现如今每到清明节除了会去扫墓祭祖之外,也有很多人会外出踏青,而这踏青郊游原本是上巳节才有的习俗。清明节从寒食节那“继承”过来的风俗习惯则是吃冷食,像山东地区在清明节时便都会食用鸡蛋、冷饽饽以及冷高粱米饭。此外清明节还有植树、插柳等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