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攻略 »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作者:Zbk7655 时间:2025-05-16 阅读数:12人阅读

张家界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相关利用活动。第三条自然保护区位于桑植县境内,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地处东经109°41′45〞—110°09′50〞,北纬29°39′18〞—29°49′48〞,具体界限以国务院批准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准。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桑植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管理经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纳入财政预算。第六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主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管工作,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公安、旅游、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第七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和实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

(三)负责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生态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

(四)调查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及数据库,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五)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六)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按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实验区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机构负责维护自然保护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查处破坏和侵占自然保护区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九条八大公山、五道水、龙潭坪等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成立联防联保组织,制定乡规民约,开展保护宣传教育,协助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第十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第十一条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和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重大违法案件的有功人员,各级人民政府或者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予以表彰、奖励。第十二条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经批准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原批准程序报批。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教学科研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区界界桩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标由桑植县人民政府设立并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毁损自然保护区的界桩、界标以及监测、科研、宣传等设施;第十四条桑植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村庄管理,采取生态移民等措施,对迁出自然保护区的居民予以妥善安置,逐步实现核心区无人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减少居住人口。第十五条禁止核心区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房。核心区内存在安全隐患住房的居民,暂时不能迁出自然保护区的,由房屋所有权人进行维修加固。

缓冲区和实验区内居民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房屋应当沿用当地传统民居风格,节约集约用地。第十六条桑植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水源保护工作,建立野生动植物疫病监测和预报体系,制定野生动植物疫病应急预案。

桑植县森林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森林火情、火警监测和预报体系,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占地面积达到2万公顷。这片保护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旨在保护其独特的亚热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八大公山以其复杂多变的地形、交错的山川和温和湿润的气候著称,雨量充沛。得益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及历史上较少的人为干扰,区内保留着丰富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拥有超过3000种植物种类,是鹅掌楸、青钱柳、水青树等古老植物的集中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以珙桐为主的混交林,构成了极其罕见的植物群落。

保护区内的动物种类丰富,包括150多种脊椎动物,如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水鹿、苏门羚、白冠长尾雉和红腹角雉等。这个自然保护区对研究亚热带森林的生态演化规律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地理上,八大公山坐落在湖南省桑植县北部,靠近云贵高原古陆块的东北边缘,位于武陵山脉北端,坐标为东经109°41'45"至110°09'50",北纬29°39'18"至29°49'48"。保护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16千米,与龙潭坪镇、芭茅溪乡等地接壤,与龙山县、湖北省的宣恩、来凤、鹤峰等相邻。总面积2万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起,历经多个层级的批准,逐步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设有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等机构,致力于保护区的管理和科学研究。